找到相关内容582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命的多维分析

    为神、物、我四种生命观。 神的生命观,认为有一个无始终、无内外的宇宙创造者及主宰生命的上帝,以西方基督教最为显著。他们认为上帝是生命存在的本源,并创造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,进而繁衍出人类...回到他的怀抱。这在整个西方中世纪,成为一般人的生命观。的生命观,对于从何而生、的特征是什么,依据人类通常的认识,以为生则禀之父母,死则归之天地,除此以外的无须推究。孔子曾在回答生命问题时说:“...

    释如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3054277.html
  • 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——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侧记

    玄奘大学通识中心教授)主持:   杨郁文教授(中华佛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,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) 发表:的佛法与为中心的佛教。   邓子美教授(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教授) 发表:当代人间...唱颂“三宝歌”中拉开序幕;接著向台上中央的师释迦牟尼佛法相行三问讯礼,并向印顺长老法相行问讯礼。   大会主席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李志夫教授致开幕词时表示: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...

    王家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1655714.html
  • 浅析慧能大师的人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

    自身中,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。”[7]因此,不论是愚人、智人、南人、北人,“佛性无差别”,只因有迷有悟,所以才有愚有智。的智、愚、南、北并不是成佛的根据,成佛的根据在“佛性”,而佛性又在人性中。...,无异于空中楼阁,因为“佛”就是自己的本性。   既然佛性即是人性,为何有佛与众生的区别呢?慧能认为这一区别即在于觉与不觉、悟与不悟、念与不念。他说:“世人性清净,万法从自性生,思量一切恶事,即生...

    曾友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85676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社会形象和历史发展趋向

    、新思想、新主张、新思维,来促进中国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因此,我认为,在未来的历史新阶段中,应该以“佛教”作为引导中国佛教的旗帜。“佛教”...被历史证明不灵,不如止观并重,定慧双修,知行合一,六度圆觉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成为天师表,教化十方,普度众生。   佛教在中国还有一个特色,就是他不仅仅属于佛教自身,而是属于几乎整个民族,几乎所有...

    王志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767407.html
  • 印海法师: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“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!”此“”就是人心,此“道”就是教育、人伦教育、君子教育,佛法的教育。先从“人心”改革,文明的社会即逐以建立。记得我的恩师慈航菩萨曾说:“慈善、文化、教育...“国之盛衰,视乎教育”,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”。教育是以育人为,以教育提升的素质。唯有教育,才能彻底改变人心。教育是以最低成本的方式,达到社区文明的进化:如中国“扶贫工程”...

    印 海 ( 美国佛教正信会会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673273.html
  • 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侧记

    主持:   杨郁文教授(中华佛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,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) 发表:的佛法与为中心的佛教。   邓子美教授(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教授) 发表:当代人间佛教的走向—由宗教与社会互...的是佛光山的梵呗与慈济的音乐,立刻感到庄严的气氛,只见场内外,义工们穿梭往来,调整音效、安排来宾入座,忙得不亦乐乎。九点准时开幕典礼,在全体来宾起立,庄严的唱颂“三宝歌”中拉开序幕;接著向台上中央的...

    王家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773411.html
  • 发掘佛教智慧 , 促进科学发展

    大慈、同体大悲及自利利他的本质依据和必然要求。   中国佛教的伦理原则典型地反映了情怀和人道本位,明朝憨山大师直言:“舍人道无以立佛法”、“佛法以人道为 镃 基” , 这种注重人文关怀和现实人生的...”的宗教形态既是中国佛教情怀和人道本位的必然发展,又开启了中国佛教进一步融入社会、关怀现实的新篇章。今天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无论是从善去恶、慈悲平等还是自利利他,都是以宗教形式对与社会关系的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573987.html
  • 中国历史注明佛教人物:道安

    建元二十一年(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,385)二月,道安圆寂于长安五重寺。道安的著作,现存的除了收于各大藏内的《欲生经注》一卷外,有《出三藏记集》所收录的经论序十四篇,又同《集》标名未详作者而可肯定为道...了佛图澄的影响。他认为禅修达到高深的境界时,“雷霆不能骇其念,火燋不能伤其虑”(《欲生经注》),同时还能够发生种种神变(《安般注序》),但它并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。禅修的真正目的在于契入“无”(即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1875552.html
  • 古奥义书(Upani?ads)与初期佛学关于的自我(Self)概念之比较与评论

    建构成具有形上意义之有我概念,而后者则由中心论之观点架构成具有伦理意义之无我概念。  关键词:奥义书(Upani?ads)、五根(indriya)、六入(sa?āyatana)、气息(prā?a)、...中心论(anthropocentric)终结。相反地,初期佛学由中心论之观点出发,而以宇宙中心论作为终结;此外,不仅其中心论之涵义不同于奥义书,且宇宙中心论薄弱且次要。在奥义书中,身、食、粗...

    林煌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344505.html
  • 古奥义书(Upani?ads)与初期佛学关于的自我(Self)概念之比较与评论(1)

    后者则由中心论之观点架构成具有伦理意义之无我概念。  关键词:奥义书(Upani?ads)、五根(indriya)、六入(sa?āyatana)、气息(prā?a)、意(manas)、识(vij?ā...处,但毕竟是不同的。此系因奥义书由宇宙中心论(cosmocentric)之观点出发,而以中心论(anthropocentric)作为终结。相反地,初期佛学由中心论之观点出发,而以宇宙中心论作为...

    林煌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645848.html